【新華網】專訪全國政協委員、四川現代教育集團董事長蘇華
全國政協委員、四川現代教育集團董事長蘇華:構建技術技能型人才成長“立交橋”

全國政協委員、四川現代教育集團董事長蘇華

蘇華接受新華網采訪
新華網北京3月13日電(周樂鵬)“在推進職業教育工作中,要將產業優勢與職業教育資源緊密結合,實現產教深度融合,培養好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為產業服務,面向市場,緊貼產業,堅持集團化辦學、標準化管理、優質化服務,著力構建技術技能型人才成長“立交橋”。全國政協委員、民建中央常委、中華職業教育社副理事長、四川現代教育集團董事長蘇華在全國兩會期間接受新華網專訪時這樣告訴記者。
經過25年的發展,四川現代教育集團作為四川省德陽市的民辦教育機構,涵蓋了基礎教育、中職、高職、應用型本科以及人才培訓等完整的職業教育體系,在校學生達到7萬余人,教職工3000余人的規模。蘇華說,近年來,德陽作為“全國職業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在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中,亮點突出,形成了中職、高職與應用本科協調發展,民辦職教與公辦職教同步發展的良好局面。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助推了德陽城市經濟轉型創新發展,走出了一條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創新之路。
2015年,德陽被確定為“全國創新改革試驗區”之后,德陽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兩張名片,兩個示范”,即把重大裝備智能制造核心技術打造成引領全國、影響世界的名片,把培育智能制造高技能人才為主的職業教育打造成引領西部、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的名片,建設國家高端裝備產業創新發展示范市、職業教育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示范市。蘇華說,德陽作為“國家高等職業綜合改革試驗區”和“西部高技能培訓基地”,職業教育理應先行先試,起好示范引領,找準切入點、創新點、增長點,制定改革時間表、路線圖、加快融入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為此,他建議:
提升區域現代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水平
爭取政策支持,提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規格,推動以中江職業技術學校、什邡職業技術學校為代表的國家示范性中職向??茖哟胃呗毎l展,推動以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四川建筑職業技術學院為代表的國家示范性高職學院向本科和專業研究生層次應用型大學發展。
大力支持社會力量舉辦應用技術類本科層次高等學校,支持職業院校引進國外高水平專家和優質教育資源,舉辦中外職業院校合作辦學項目,引進國際先進成熟適用的職業教育專業標準、課程標準、人才培養標準、教材體系和各類教育資源,廣泛開展師生交流,促進專業課程、人才培養及評價與國際接軌。
深化高等職業教育招生制度改革
徹底打破“兩類教育,一種高考”的升學制度,在現在高職單獨招生基礎上,實現“兩類教育,兩類高考”,全面推行“文化素質(30%)+職業技能(70%)”職教考試考核辦法;擴大“五年一貫制”招生比例;試行中職畢業生注冊入學高職學院、高職學院畢業生注冊入學應用本科大學的“寬進嚴出”的招生管理辦法,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撐。
加快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
明確企業重要辦學主體作用,積極爭取政府出臺校企合作辦學有關法規和激勵政策,建立學校、地方、行業、企業和社區共同參與合作辦學,按需重組人才培養結構和流程,圍繞產業鏈、創新鏈調整專業設置,形成特色專業集群。鼓勵職業院校利用自有資源(校舍、設備)建設高水平實訓基地,結合專業特色開辦企業,鼓勵院校與企業合作成立混合所有制公司法人,面向市場開展生產性實習實訓。
提高職業教育經費保障水平
在中等職業教育免學費的政策基礎上,爭取中職教育免除學雜費政策,落實生均撥款制度,對于民辦中職按照公辦中職的一定比例給予生均撥款。根據辦學需要健全撥款水平合理增長機制,逐步提高財政經費生均撥款水平。鼓勵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個人向職業院校捐贈,對于具有世界性水平的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雙師型”教師的,給予住房補貼、崗位津貼等優惠政策。
同時,蘇華表示,在推進德陽職業教育工作中,要重點抓好“全教育鏈”、“國際化”和“品牌化”三大發展戰略,不斷改革創新,為助推德陽城市經濟轉型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原文鏈接:http://www.sc.xinhuanet.com/content/2016-03/13/c_1118315560.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