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做德陽轉型創新路上的實干先鋒
——四川現代教育集團力爭為全市實現“五個走在前列”發揮獨特作用,貢獻應有力量
蘇華
蒲波書記在中共德陽市委七屆十次全會上的講話,從全市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高度和奮力實現“五個走在前列”的總體目標,闡明了德陽在今后一個時期走轉型創新之路,打造德陽經濟升級版、改革創新版、城市升級版的總體要求和重大舉措,特別是在文化、教育、衛生等方面,目標具體、亮點頗多,明確提出“要緊緊圍繞質量最優、吸引力最強兩大目標,加強教育、衛生事業發展,做優教育、衛生、文化產業,加強開放合作力度,全力支持社會力量辦學、辦醫,著力打造一批名校、名醫院和知名文化品牌”。這一重要命題和任務的提出,極大地振奮了全市的教育、醫療和文化事業領域的工作者,為全市教育、醫療和文化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四川現代教育集團辦學25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關懷下,在省市教育主管部門的指導和幫助下,初步建成從幼兒園到大學的人才培養體系,累計培養40多萬名高素質技術技能型和管理人才,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一定貢獻。
當前,在全市(下轉第三版)(上接第一版)步入經濟社會發展新階段的背景下,集團必須圍繞市委兩個“決定”(《關于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奮力實現“五個走在前列”的決定》《關于集中力量打贏扶貧開發攻堅戰,確保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文件精神,牢牢把握教育工作的時代主題,著力推動集團組織和管理創新,努力提高教育質量,加強開放合作,打造一批名牌學校,努力把集團建成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教育集團,充分發揮集團在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獨特作用,為德陽在科學發展、轉型升級、新型城鎮化、改革開放、全面小康等五個方面走在全省前列貢獻力量。
發揮有序參政議政的獨特作用,為德陽科學發展貢獻力量。截至目前,集團有多人當選為全國、市、縣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有的還(曾)在區(縣)人大、政協擔任職務,有共產黨員601名、民主黨派人士26名。集團將繼續積極鼓勵和支持在集團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發揮好深入調查研究、主動反映社情民意、積極建言獻策的作用,努力做好聯絡、服務工作,為全市各級科學決策、科學發展多建睿智之言,多獻務實之策。
發揮專業設置對接產業升級的獨特作用,為德陽轉型升級貢獻力量。集團旗下的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長安學院、四川應用技術職業學院、中江職中(國家首批中職示范校,德陽僅一所)、黃許職中(國家首批重點中職校)要根據全市經濟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培育等重大戰略的實施,主動調整專業設置,優化人才培養結構和層次,引導裝備制造、食品、化工、現代服務業、信息技術、新能源等專業不斷升級課程,更新培養方式,實現中高級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與全市產業升級保持同步發展,同步提升。
發揮培養新型職業農民的獨特作用,為德陽新興城鎮化建設貢獻力量。集團各職校要把大力培養“具有科學文化素質、掌握現代農業生產技能、懂生產、懂經營”的現代職業農民作為重點,依托成都市創業人力資源交流服務中心、成都市創新就業培訓中心兩個集團所屬學校,大力拓展涉農專業建設,積極拓寬農村勞動力轉移、新型農民創業培訓與就業指導等培訓項目,今后五年,力爭每年完成就業創業培訓的農村富余勞動力達到5000人次以上。
發揮開展中外教育交流合作的獨特作用,為德陽深化改革開放貢獻力量。下個五年,集團將開展中外合作交流項目作為集團發展的重點舉措,一方面引進國(境)外高水平專家和優質教育資源,提升現有德陽外國語學校(全國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基地學校,四川省共六所,德陽僅一所)、中江縣繼光實驗學校(德陽示范校)教育教學的國際化視野;另一方面,在市委、市政府和主管部門的領導和支持下,與美國等發達國家的世界著名大學合作,投資10億元建設一所高水平中外合作高等學校;在中江縣舉辦一所高職學院。
發揮教育扶貧的獨特作用,為德陽打贏扶貧開發攻堅戰貢獻力量。集團將繼續堅持把“培養一名技工,致富一個家庭”作為集團履行社會責任的指針,堅定教育扶貧理想信念,每年為超過5000名貧困家庭子女免除學費、雜費500萬元以上;重點抓好貧困地區、貧困家庭子女的就業、升學工作,確保貧困家庭子女100%畢業,100%就業升學,并持續開展好跟蹤服務。
甩開膀子,干出樣子!“五個走在前列”的奮斗目標,既是全市人民的期盼重托,更是我們每個人的使命擔當。四川現代教育集團七萬多名師生員工正豪情滿懷,自信自強,奮勇爭先,敢挑重擔,敢攀高峰,力爭將市委、市政府的決策和號召最快落地、最快執行,為德陽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新動力,為全市實施創新驅動提供新引擎。



